2023-06-07 14:47:55
2023年6月6日起,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原创特展“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对外展出,展期至7月30日。
1927年,鲁迅来到上海,并选择在此定居。鲁迅在上海生活、工作、战斗,度过了生命最后的十年。十年间,他因为国民党当局监视、战火波及等各种原因,先后居住于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在上海这个天下饮食荟萃之地,他在新雅茶室和陈望道等商谈杂志编辑,在功德林和田汉等进行文艺漫谈,在荷兰西菜室和左翼团体聚会,他爱吃糖,喜欢油炸食品,也吃冰淇淋。他衣着俭朴,去华懋饭店看望远东反战大会的代表英国人马莱爵士时甚至被电梯司机拒绝承载。他常步行去书店,偶尔也会带伴侣和孩子乘出租车去电影院。直到今天,这座城市依旧保存着与他相关的许多文化历史建筑: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四川北路上的内山书店、黄河路的功德林等等,这些历史建筑见证了鲁迅先生上海时期推动民族进步的文化生涯,也记录了他勤勉奉献的日常生活。
此次展览从鲁迅的衣食住行出发,分为“躲进小楼成一统”“且持卮酒吃河豚”“破帽遮颜过闹市”“俯首甘为孺子牛”四个板块,呈现了鲁迅在上海时期居所的迁移和房屋状况、家庭饮食和饭局往来、日常穿着及交通出行、工作情况及创作成果,展出鲁迅相关实物展品122件(组),其中特别精选馆藏珍贵文物80多件(组),涵盖了鲁迅的生活用品、工作用具等类型,如“鲁迅家用菜谱”“摇头台扇”“内山书店为鲁迅代办各类事项账单”等文物。这些展品多角度呈现了鲁迅有血有肉的日常一面,集中展示了鲁迅在上海时期的生活、工作、交游中的崇高精神和价值观,也展示了鲁迅如何在重重的艰难中殚精竭虑,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精神。
重点展品介绍:
1.鲁迅家用菜谱
鲁迅家用菜谱。许广平记录,前三页为八只菜的配料和烧法,其后记载每日菜谱和菜价。
2.实物:蓝花汤碗
汤碗,鲁迅家用。据内山完造回忆,此套碗原为内山家用餐具,当年内山夫妇赠送鲁迅菜肴时一并赠予。
3.有盖花玻璃提梁糖缸
有盖花玻璃提梁糖缸,鲁迅家用。鲁迅嗜好吃糖,周围亲近的人在回忆他的日常时,几乎都说他热爱甜食,沈兼士说:“先生的嗜好有三种:就是吸烟,喝酒和吃糖。” 除了作为零食部分的糖果,鲁迅家烧菜对糖的需求也很多,许广平的家庭收支账1932年部分,11月11日、12日、18日、20日、22日、25日都有买糖记录,出现频率仅次于每日必买的“菜”。
4.摇头台扇
摇头台扇,鲁迅家用。1934年7月14日,鲁迅日记记载:“大热。……买电风扇一具,四十二元。”鲁迅用电扇不多,1935年7月16日,鲁迅致萧军信里谈到:“我的房里不能装电扇,即能装也无用,因为会把纸张吹动,弄得不能写字,所以我译书的时候,如果有风,还得关起窗户来,这怎能不生痱子。”
5.牛若丸人偶
主体为半片竹,正面镂雕并彩绘牛若丸像,背面有鲁迅题字:“牛若丸 日本别府温泉场所出 一九三〇年十月十一日得于上海 鲁迅记”。牛若丸即源义经(1159-1189),日本平安时代的传奇英雄。
6.止痛药水
兜安氏止痛药水,鲁迅家用。鲁迅1932年11月20日致许广平信中写:“惟昨下午因取书,触一板倒,打在脚趾上,颇痛,即搽兜安氏止痛药,至今晨已全好了。”
7.《萧伯纳在上海》
《萧伯纳在上海》,鲁迅与瞿秋白合作编辑,1933年3月上海野草书屋出版。该书辑入上海中外报纸对于1933年萧伯纳在上海停留期间的报导和评论。
8.鲁迅日记用纸
半叶十行有单鱼尾的白口红印“松古斋”格纸,鲁迅日记用纸,用于1930—1936年。
9.九华堂宝记笺纸
九华堂宝记笺纸,盒装,封面书“九华堂宝记名笺 诗孙”,钤印“诗孙”。鲁迅在上海十年间给亲朋好友的书信,有些使用的就是九华堂笺纸。
10.内山书店为鲁迅代办各类事项的账单
内山书店为鲁迅代办各类生活事项的账单,有储蓄、邮寄、租房、看病、购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