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理念。鲁迅认为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培养无数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的新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就是培养。也就是说,只有把人培养起来了,做任何事情才可以成功。要重铸民族性格,要使他们更加健康强壮。
阿Q的弱点就集中地反映了民族的劣根性。丰子恺的鲁迅作品《阿Q正传》漫画反映了一个侧面,活化了民族的弱点。
1921年鲁迅写下了不朽之作《阿Q正传》,请看这组模型。屏幕里播放的是根据《阿Q正传》而拍摄的电影片段。阿Q是一个典型的落后保守,妄自尊大、欺软怕硬、善于自轻自贱和自我安慰的人。鲁迅对阿Q的描写和刻画,批判了精神胜利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概括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揭露了国人的灵魂。先生刻画的阿Q简直就是显示生活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直到今天,我们似乎还可以感受到他的气息。屏幕上展示的是画家丰子凯根据先生的《阿Q正传》小说创作的漫画,《阿Q正传》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流传到5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全世界的读者了解中国的新文学创作,是从了解鲁迅先生开始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学创作的奠基人,也是开始产生世界影响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将中国的新文学创作与二十世纪文学进步潮流连接了起来。
鲁迅阐扬科学精神,主张精神独立和个性解放,系统地提出了“首在立人”、“精神界战士”等影响深远的理念。他的深刻性、他的高瞻远瞩,对于民族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寻求真理,鲁迅写下了一系列思考性很强的文章。1903年,浙江籍留日学生的刊物《浙江潮》由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接手编辑,鲁迅很快就写了两篇文章在上面发表。一篇是根据外国历史资料编写的《斯巴达之魂》,另一篇是雨果的短篇小说《哀尘》的翻译。《斯巴达之魂》,鲁迅歌颂了古希腊斯巴达军民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
在杭州教学期间,鲁迅还担任日籍植物学教员的课堂翻译,这使鲁迅对植物学产生了兴趣。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实地采集植物标本,这是当时制作的部分标本。
1907年河南籍留日学生办的刊物《河南》,在东京出版。鲁迅在该刊上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大声疾呼民族自立和培养新型人格。
鲁迅十分注重对青年人的教育培养。
这是一幅鲁迅为青年人演讲的阴雕作品。或者说是一幅凹面雕塑。通过不同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鲁迅正面对着我们。当您看着他时,仿佛先生正在看着我们,拷问着我们的灵魂。(这样的雕塑手法是从韩国雕刻艺术家那里得到的启发)
1912年5月鲁迅随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迁北京,任职至1926年,从事教育活动和研究。
1912年,鲁迅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同年5月又随教育部一起迁往北京,从此在北京居住了十四年之久。
1914年4月鲁迅积极参与筹办了第一个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从查看展出场地、征集展品到布展,前后历时一年,1914年6月展出结束后,鲁迅还从中选出展品百余件,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5月20日闭幕时,部分筹备人员合影留念。(后排右三为鲁迅)
北京宫门口西三条21号南屋,是鲁迅的会客室兼藏书室。由于鲁迅精神人格的感召,经常有青年学生来访。
鲁迅一向反对所谓的“导师”,他主张青年们应该联合起来,向着可以生存的地方前进。这是1925年在鲁迅指导下成立的青年文学社团未名社的社址和部分成员。(左图)左起李霁野、韦素园、台静农。
在1924年到1925年间爆发的北京女师大风潮中,鲁迅始终旗帜鲜明地站在进步学生一边,发表宣言给予支持,还两次为学生代拟驱逐校长杨荫榆的呈教育部文。鲁迅的行为令当政者十分不满,一度还因此免去了他教育部佥事的职务。
1926年,鲁迅应好友林语堂的推荐,前往厦门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兼国学研究院的研究教授,讲授中国小说史和中国文学史。这是1926年11月27日鲁迅在厦门集美学校发表演讲时的情形,在这次演讲里,鲁迅倡导青年们要有一种甘于奉献的“傻子精神”,以此鼓励青年们留心世事,献身时代。
鲁迅到厦门不久,即指导厦大学生成立了两个新的文学团体“泱泱社”和“鼓浪社”。1927年1月2日,鲁迅(左四)、林语堂(左三)与“泱泱社”成员在厦门南普陀合影。
1927年鲁迅抵达广州,被聘为广州国立中山大校的教授、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繁忙的教务活动,使鲁迅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以至于在给友人的信中出现这样的话“我现在真太忙了,连吃饭功夫也没有。”国民党右派在广州发动“清党”后,鲁迅为营救中大被捕学生而多方奔走,经营救无效而愤然辞职。之后鲁迅三次退还中山大学的聘书,以表示和当局坚决的不合作态度。
1927年2月18日、19日,鲁迅在香港青年会礼堂先后作了《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鲁迅希望青年们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
鲁迅在北京演讲,发表的原始演讲记录文章,在这上面又作了修改意见。
文学青年沙汀、艾芜,对左翼文坛小说创作的状况感到困惑,写信向鲁迅请教,鲁迅就此作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一文作为回复,文中给予了详细、具体的指导意见。艾芜在鲁迅逝世后回忆到:“往后,我们又将两人最初的习作稿子……送去请他改削和批评,也得着他来信仔细指导。这和高尔基热心帮助青年,是没有两样的。”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提出了“留心各样的事情”等八条意见。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推荐、引用了鲁迅的观点,指出这是“写文章的规则”。被延安整风运动收入,作为对于干部文艺整风的指导意见。
1927年4月8鲁迅阐扬科学精神,主张精神独立和个性解放,系统地提出了“首在立人”、“精神界战士”等影响深远的理念。
通过动画制作的方式,了解更形象的鲁迅。(动画片)
鲁迅一向非常注重美术教育,是中国提倡美育的先驱者之一。他对时任教育部长的蔡元培提倡美育和“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主张相当认同和支持。1913年,鲁迅在发表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极力推崇美育,认为美育对于改变国民精神,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